發表時間: 2018-04-03 15:26:06
作者: 威海維思泰科溢油回收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
3月22日,中山海事局迎來了馬六甲-新加坡海峽船舶溢油風險評估和監視監測研討班的學員們,共同交流智慧海事和船舶溢油防控經驗,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國內的數十名中外代表、專家參加了本次實訓活動。
中外專家代表齊聚中山
中山是本次研討實訓活動的第三站,中外代表聽取了“廣東智慧海事監管服務平臺”功能及成效介紹,了解富有中山特色,用于防范船碰橋的“橋衛士”、用于保障渡運安全的“渡船船載視頻監控系統”、“渡口電子警示牌”等智慧監管手段,專家們對中山的智慧海事建設展現了濃厚的興趣。
隨后代表們來到中山海事局防污應急躉船——“中海潔1”輪,饒有興致地了解該躉船在處置轄區水上溢油污染所發揮的作用,現場觀摩了國內新研發應用的“集裝箱式移動設備庫”、“內河水上浮式設備庫”、“溢油監視報警和跟蹤浮標”、“水下機器人”,“紫外熒光視頻報警監控系統”,“港池內自航式收油裝置”,“水風箏”,無人機等防污設備的水上演練?;顒尤逃糜⑽闹v解,并由專業技術人員同步現場實操。中外代表們一致認為新型防污設備的應用對于提升水上防污應急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值得參考借鑒。
近年來,中山市大力建設“綠水青山”的宜居城市,致力于船舶防污染應急能力建設,頒布并實施了首個國內城市級內河防污應急能力建設規劃。海事部門結合內河水網區域特點,打造了“1+3”防污應急設備庫模式,首創集裝箱式移動設備庫、內河水上浮式設備庫,大大節約了現場應急反應時間。建設了先進的溢油應急監視監測系統,率先應用了溢油監視報警和跟蹤浮標、紫外熒光視頻報警監控系統、水下機器人、水風箏等新型技術,提升了內河水網地帶的防治船舶污染能力。
本次實訓活動的講解全部由中山海事局的青年們完成,并且全程采用英文講解。讓我們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風采吧!
01
“她的名字叫做中海潔1,船舶總長30.20米,是我國適用于內河水域的具有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艘水上防污應急設備庫”………………
請看一段視頻 ●●● 看完了海青們的風采,我們再來看看此次交流活動都有哪些國內自主研發的新科技設備吧! 02 水面溢油監視報警浮標系統 (Oil spill alarm buoy monitoring system ) 系統原理 溢油浮標系統包括溢油報警和跟蹤浮標,能全天候預警和跟蹤水面溢油。由浮標體和監控平臺組成,通過GSM無線通信網和互聯網傳輸信息,GPS定位,傳感器檢測水面油膜。監控平臺具有報警、屬性查詢、地圖管理、軌跡回放、統計分析等功能。 水下機器人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 水下機器人是小型纜控水下潛器,由三部分組成,水面控制臺、水下潛器和臍帶纜。潛器獲取水下物體的視頻、圖片、測量數據、位置信息等;水面控制臺可控制潛器在水下的運動、燈光明暗調節、測量傳感器的設置和數據下載等;臍帶纜將潛器獲得的數據上傳給控制臺,將控制臺的控制命令下傳給潛器。整個系統可完成水下調查、測量、搜索、探測、作業等任務。該機器已應用在:三峽船閘水工結構檢查、2008年奧運會安保等項目。 水風箏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Oil Boom Laying Rudder) 圍油欄布放舵是一種用于布放、拖拉、回收圍油欄的設備,通過使用布放舵可以代替圍油欄布放船只的使用,或者將布放舵與船只配合拖拉圍油欄在寬闊水域收集水面溢油,是一種快速、安全、高效、經濟的圍油欄布放方法。圍油欄布放舵重量輕、動力強,其構思巧妙地將帆船科技和風箏藝術融為一體,因此我們也稱其為“水風箏”。 SU-H2M無人機 (SU-H2M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SU -H2M無人直升機能夠自主起降、自主飛行,具備長航時、高航速、大巡航距離等特點。它具有多重海上抗腐蝕保護措施,電子器件采用專業的防鹽霧設計,可輕松應對復雜的海上環境,能夠承擔水上交通流量管控、海上搜尋與救助、海事巡航執法、水上船舶溢油、排污監視、海洋環境監測、調查與取證等任務。到目前為止,它已參加過多起海上事故應急和溢油應急演習,并在2016年中韓海上溢油應急聯合演習中大放光彩。
演示視頻
自航式收油裝置 (Remote control self-propelled type multifunctional skimmer) SFS-300RC 遙控自航式多功能收油機是集水面溢油回收和水面固體、液體等多種漂浮物清理于一體的遙控回收設備。優勢體現:可以有效收集不同粘度的油品.水面薄油膜。無人駕駛模式,小范圍區域靈活運用。操作簡單,可自航?;厥沼退攘杏秃靠蛇_95%以上。遠距離遙控操作,保障危險事故現場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一體化設計,活動部件少,減少了出現故障的節點。 演示視頻 好了,最后告訴大家一個小tips: 馬六甲和新加坡海峽航行安全與環境保護合作機制由海峽沿岸三國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于2007年建立,以促進多方在馬六甲海峽的密切聯系,保障海峽暢通,維護航行安全。本活動是落實該合作機制的重要舉措,是首次在中國舉辦這樣的活動,將對深化中國與馬六甲和新加坡海峽沿岸國海事合作,提升區域海事管理能力,有效降低船舶溢油風險,提高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的應急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馬六甲和新加坡海峽水域安全和清潔有積極意義。 我們下期再見吧~ 通訊員 謝雪橋 劉必亮 編 輯 謝雪橋 陳穎筠 審 核 高 楊